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与铸魂育人实效,9月25日,学校在西山湖校区实训楼召开“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会暨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座谈会。校党委书记刘宏,党委副书记徐昭峰,学校相关部处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青年教师代表以及各二级单位党组织副书记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徐昭峰主持。


本次集体备课会紧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重要节点,以“纪念抗战伟大胜利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主题,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柳克方老师以专题辅导形式开展教学示范。柳克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详实史料与理论框架,全面回顾了14年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抗战历程,深入剖析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的核心逻辑,深刻解读了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通过集体备课,授课教师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提升了将抗战精神有机融入教学的能力,更加明晰了教学设计和教学重点,明确了教学方向与实践路径。

备课会结束后,刘宏与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代表座谈交流,面对面听取青年教师在一线教学科研工作中的真切体会、遇到的实际困难以及对学院、学校发展的意见建议,并对青年教师队伍成长和学院下一步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
与会的7位青年教师代表结合自身教育背景、教学科研经历、职业发展和规划等方面畅谈感想。他们感恩学校与学院的关怀支持,汇报了从教以来的教学科研成绩,表示将立足学科优势,积极打造标志性成果;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将个人研究与学校“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办学目标、学院学科发展规划相结合,在教学中坚守育人初心,在科研中深耕专业领域,努力成长为“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






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李玉珂介绍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举措、成效和下一步工作思路。他指出,面向“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制定以及未来发展,学院将立足实际、聚焦重点、抢抓机遇、主动创新,健全完善体制机制,落实落细人才领域留用政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给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创造更优良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向军在讲话中明确将学科申报实践作为青年教师培养的“练兵场”,为青年教师成长拓展路径、搭建平台。他结合教育部对学科申报的具体要求,表示已遴选多位青年教师纳入申报体系,从学院层面明确其学术定位,为青年教师划定清晰的成长方向,未来将以此为基准,引导青年教师开展更深入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

刘宏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充分肯定青年教师所取得的成绩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建设与青年教师培育上的成效,并对青年教师成长提出四点希望:一要在学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增强青年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思想自觉。作为师范院校,要重点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与阐释,紧密结合学校教师教育特色与文化底蕴,系统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课程体系与教学实践;二要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学科建设中增强青年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行动自觉;三要把教育家精神融入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全过程,以“真懂真学”筑牢信仰根基,以“深耕细研”提升专业能力;四要以“胸怀家国”扛起文化使命,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最后,刘宏强调,学校党委将一如既往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建立“需求导向”的政策支持机制,学校各部门将主动对接学院需求,为学院发展构建坚实的政策保障体系;搭建多元化发展平台,通过学科建设项目、教学竞赛、科研孵化、跨校交流等载体,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在全校营造重视、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浓厚氛围,推动学院在思政育人与学科建设中再创佳绩。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成效
2025年,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独立建制10周年。10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以及学院内涵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招聘引进青年教师29人,校内整合20人,极大改善了师资队伍的结构。目前,学院有教职工71人,其中专任教师62人,教辅、行政人员9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6人,副高级职称23人,讲师23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53人,博士生导师10人,并从基础教育聘请13名骨干教师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兼职教师队伍。
十年来,学院按照“党建引领、责任赋能、以老带新、机制保证”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思政课第一党支部被评为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省高校红旗党支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师团队获评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有7名教师获得辽宁省教学能手称号,1名教师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3名教师获辽宁省本科教学名师,3名教师牵头获批辽宁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网络育人名师工作室,9名教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中2名教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3名青年教师获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青年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4项,2名教师获评辽宁省高校思政课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教师获评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1名教师获评全国社科工作先进个人。
十年来,学院先后获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辽宁省本科教学成果奖4项,研究生教学成果奖1项,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5项,获批省级教改立项11项,省一流课程11门,省高校示范观摩思想政治理论课6门,获批辽宁省示范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获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校际合作项目1项,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奖50余项。咨政建议获得省市级以上领导批示12项,为社会各界作理论宣讲300多场次,学院先后获批辽宁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学术活动基地、辽宁省高校新型智库等科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