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由我校主办的“2025涉海区域国别与海洋命运共同体论坛”正式开幕。本次论坛汇聚全国30余家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00位专家学者,各方嘉宾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这场聚焦涉海领域区域国别研究的学术盛会。教育部国别与区域学工作秘书处主任、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语言大学罗林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秘书长、浙江师范大学刘鸿武教授受邀出席本次论坛。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社科联、辽宁省外办、辽宁省贸促会等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到会致辞。我校党委书记刘宏,校长罗文波,副校长曹锡顶出席论坛,开幕式由副校长李玉君主持。

校长罗文波首先致欢迎词,他指出,本次论坛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积极推动区域国别学交叉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学校充分发挥滨海区位优势与多学科积淀,正式成立区域国别研究院,致力于打造集“政、产、学、研、用”于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未来,学校将以区域国别研究院为重要载体,持续深化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务实合作,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着力培养具备全球视野、中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全面助推中国区域国别学走向现代化、国际化。

罗林教授在致辞中认为,辽宁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的成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快构建具有全球视野、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学科体系”重要指示精神的切实行动。他期待研究院与联盟进一步加强协作,在共享数据库建设、人才联合培养、高水平学术出版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成果,共同推动我国区域国别学研究走向世界前沿。

辽宁省社科联主席关蓉晖在致辞中指出,区域国别研究是洞察全球格局演变、推动文明对话互鉴的基础性、战略性的学术工作。研究院的成立高度契合辽宁省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新前沿的战略部署,必将为辽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注入新动能、开辟新境界。

辽宁省外办副厅级巡视员魏广利在致辞中说,区域国别研究与外事工作具有高度协同性。外事办将与研究院共建常态化合作机制,重点在东北亚区域国别研究、中朝鸭绿江边界联合检查、RCEP智库建设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为全省外事工作提供高质量的咨政服务和决策支持。

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孔峰表示,教育厅将一如既往坚定支持辽宁师范大学等高校建设高水平的国家级区域国别研究平台。学校应不断深化中外高校在涉海人才培养、科研协同创新、人文社科交流等领域的务实合作,积极推动建立“海上丝绸之路”教育合作新机制,共同打造开放包容、互联互通的学术共同体。

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章瑞认为,辽宁师范大学成立跨学科的区域国别研究院是推动多学科融合创新、践行“经世致用”学术传统的生动实践。未来要聚焦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围绕东北亚区域国别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组织深度研讨,努力形成一批前瞻性、战略性、储备性的研究成果,为国家和区域发展提供坚实学理支撑。

开幕式现场,各位领导与嘉宾共同为辽宁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揭牌,大家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标志着我校区域国别学发展掀开崭新的历史篇章。随后,副校长曹锡顶与辽宁省贸促会副会长张巧云分别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我校党委书记刘宏与辽宁省贸促会庞宝国会长握手,双方未来将在涉海区域国别研究、高端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等领域开展全面协作,共同建设立足东北亚、辐射全球的海洋治理智库网络。


论坛上,专家学者们聚焦“多学科视野下的涉海区域国别研究:方法、挑战与融合”这一时代命题,通过大会主旨报告和平行论坛等多种形式,深入探讨区域国别学在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中的创新路径与实践价值,充分彰显了我校在相关领域的学术担当与战略远见。
在主旨报告环节,北京语言大学罗林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姜锋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刘鸿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杜德斌教授、中山大学陈杰教授、南开大学孙卫国教授、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郑苗壮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胡志丁教授及辽宁师范大学郭建科教授分别以围绕“建好区域国别研究院,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学科创新平台”“区域国别学的实践性与交叉性特征及其对涉海研究与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认知价值”“区域国别学创新建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知识体系建构”“大国竞争与地理学”“区域国别学田野的望闻问切范式”“东亚视野下的中国史研究”“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的思考”“区域国别研究的理念、议程与路径”“探索4+1学科交叉路径,开创辽师特色区域国别之路”做了精彩发言。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张蔚磊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葛岳静教授、辽宁大学王铁军院长分别作为大会报告的主持人进行了现场点评。
论坛还设置了平行论坛环节,来自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分别就图们江航运历史、海上通道安全、地理学视角的区域国别研究挑战、区域国别中文教育、国家边疆观与新时期海疆利益维护、北极东北航道、琉球问题及其地域系统等广泛的涉海区域国别议题及区域国别研究的理论方法、应用场景开展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研讨。学者们一致认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涉海区域国别研究必须打破传统学科壁垒界限,构建“国情分析、技术适配、风险预判”三位一体的知识生产新范式,强化跨学科、超领域、高协同的研究布局。









本次会议还举办了区域国别研究院建设专家咨询会,各位兄弟院校区域国别平台负责人介绍了各自的成功经验,为我校区域国别研究院的建设提出了宝贵意见,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规范化、特色化的区域国别交叉学科发展路径。未来,研究院将以涉海区域国别为特色,以教育-外语-历史-法政-经济-地理等全方位文化交流互鉴为载体,充分发挥相关学科优势潜力,构建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学术共同体和学科共同体,为学校在新时代的学科改革与创新贡献力量。
组建跨学科的区域国别研究院,是学校响应国家战略需要,为当前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贡献“辽师力量”的生动实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进一步用区域国别与跨文化交流的国际化思维和命运共同体理念赋能传统文科,不断聚焦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发展之需,真正发挥区域国别学的孵化器和加速器的作用,以重大问题为引导,营造出特定的应用场景,推动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攻关,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进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持续凝聚辽师力量、贡献辽师智慧、推出辽师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