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至13日,2025年辽宁省GIS研究生创新与交流论坛在我校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辽宁省教育厅主办、辽宁师范大学承办,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共同协办。本次论坛邀请了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和知名学术期刊编辑,聚焦“地理学多学科交叉”主题,围绕GIS科学研究前沿展开深入交流。地理科学学院师生代表一百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7月12日,开幕式在我校交流中心1号楼多功能厅举行,刘魁勇副校长出席并致开幕词。刘魁勇深刻阐明了GIS作为战略前沿领域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并对青年学子提出了“深化交叉融合、勇攀科技前沿”的殷切希望,为本次论坛及未来研究方向指明了清晰路径。他期望青年学者:一要胸怀大局,勇担使命,推动GIS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紧扣国家战略及辽宁“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需求,聚焦黑土地保护、乡村振兴、老工业基地空间治理等重大现实问题,以原创性“地理智慧”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二要志存高远,锐意创新,在遥感算法优化、时空大数据建模、碳中和空间决策等前沿领域潜心钻研,发扬“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和开拓精神,力争在核心技术与关键应用上取得突破性成果。最后,刘魁勇副校长勉励青年学子将科技担当融入服务地方发展的实践,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12日为大会主旨报告环节,在上午的报告中,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杜世宏教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岳文泽教授,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香港大学地理系周宇宇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胡志丁教授,兰州交通大学周亮教授分别以《全国长时序城市功能遥感制图》《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城市环境变化及其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国别地理与国别地缘环境研究》《城市梯度演化模拟及多重空间影响》为题做主旨报告,上午的报告环节由地理科学学院柯丽娜教授主持。

12日下午,《生态学报》编辑部全元主任、大连理工大学郭飞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魏冶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陈晓红教授、辽宁师范大学柯丽娜教授分别以《如何写好中文科技期刊论文——编辑视角》《基于LCZ的城市热风险评估框架:空间形态不均匀性、驱动因素和机制》《多尺度视角下辽中南地区经济网络韧性研究》《多重扰动视角下边疆寒区乡村地域系统适应性转型研究》《基于土壤厚度和多情景模型对河口湿地蓝碳储量估算》为题做主旨报告,下午的报告环节由地理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系主任朱健锋主持。

13日上午,研究生分会场在地理科学学院举行。来自东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辽宁师范大学的30余名研究生围绕本次论坛主题,通过学术报告和海报展示的形式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经评选,22名学生在汇报与海报两类展示中获奖。其中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2名。

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为GIS专业研究生搭建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来自各界的专家学者慷慨分享了他们的宝贵科研心得,极大地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并激发了学生多样化的研究灵感。此外,通过各校研究生之间的汇报与分享,不仅加深了学校及学科之间的交流,还有效提升了学生们的学术沟通和表达能力。地理科学学院及辽宁省GIS研究生创新与交流中心将坚持不懈地举办高质量学术活动,着力提升辽宁省GIS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其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文字:段 冶
编辑:于晓亮
审核:王 辉